陶澍来行馆见到这副对联极为欣赏,因为上联所述是他一生中得意的一段经历。两年前十一月底,道光皇帝在乾清宫十四次召见他,与他商谈国是,并亲笔为他幼年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匾。对于臣子而言,这是旷世之荣。下联表达了家乡士子对他的景仰和欢迎,感情诚挚而含蓄,恰到好处,令老成持重的陶澍都不得不击掌叫好。他立即叫知县请左宗棠过来一叙。左宗棠对陶澍本来就十分仰慕,而自己偏偏又两试未中,一肚子想法和委屈无处倾诉,见到这位朝廷重臣和当代学者,不由自主滔滔不绝侃侃而谈,从四书五经、辞章义理到军政要务、农事水利无不涉及。而每论一事,都能阐析精微,悉中肯綮。他这半是请教,半是显示的一夕交谈,让陶澍对家乡有这样的奇才激动不已,当下就与左宗棠约为儿女亲家。
道光十八年,左宗棠第三次赴京会试,又没有考中。从此,他决定不再为博取功名而花费时间和精力,专心致志研究地理,探讨农事,谋求富农裕国的道理。并应陶澍临终之托,将其年幼的儿子带到陶澍安化老家小淹,进行培养教育,同时,自己也将陶澍家中所藏清朝文献典章细细浏览,增添了不少治国的知识,懂得了很多理政的道理。几年后,左宗棠在家乡柳家冲买了七十余亩田,称为柳庄,将自己平时研究农事心得,在农庄一一实验,并种茶养桑,筑墙作壕,建碉堡,倡牧畜,为家乡公益事业出力。在将陶桄培养成人后,又将女儿嫁给他,自己则回湘阴乡下当起了半耕半读的员外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