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我们之前讨论过。陆九渊和后来的王阳明,他们可不是不读书,他们读的书比谁都多!你跟他讨论哪本书、哪一段,他们都比你熟悉,比你明白。他们是读遍天下之书后,悟出来光靠书不行,或者说主要不是靠书。读书是靠大脑;但体认大道,不能只靠脑子。我们凡事习惯了“动脑筋”,还得靠手脚,用身体发肤的接触去学习;靠心,用心去反复体会。这就是发明本心,知行合一,致良知,发掘良知良能。
但是,别人体会不到他们的后一节体验,只揪着前一节,就成了读书无用论、讲学无益论,这就辩了三百年。罗整庵批评王阳明“学问还是不能不讲,不能满足于自己的所见所闻,就以为那就是标准了”,这当然不是王阳明的意思,只是断章取义了。王阳明无论读书还是讲学,下的功夫都不比他少。
孔门之学是身心之学
原文
幸甚幸甚!何以得闻斯言乎?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?正思就天下之有道以讲明之耳。而数年以来,闻其说而非笑之者有矣,诟訾之者有矣,置之不足较量辨议之者有矣,其肯遂以教我乎?其肯遂以教我而反复晓谕,恻然惟恐不及救正之乎?然则天下之爱我者,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,感激当何如哉!夫“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”,孔子以为忧。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,即皆自以为知学,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,可悲矣!夫道必体而后见,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;道必学而后明,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。然世之讲学者有二:有讲之以身心者,有讲之以口耳者。讲之以口耳,揣摸测度,求之影响者也;讲之以身心,行著习察,实有诸己者也。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。